当非遗扎染遇见童真创意,当薄荷清香融入绿色理念,当“青春方案”在百年古树下回响——近日,我院2025年度“我在义乌守甘甜”系列活动——地方文化科普基地活动在李祖村生动展开。来自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与塘李小学的孩子们手牵手,在特色主题实践点,共同完成了一堂沉浸式地方文化体验课。

活动现场
“染”出新传承:扎染工坊里的文化密码
在李祖村的非遗扎染工坊,蓝白交织的布料成为连通古今的媒介。大学生化身“小老师”,引导小学生们亲手体验捆扎、浸染、氧化等传统工序。当孩子们看到自己设计的现代图案在古老技法中绽放,兴奋不已。“原来老手艺也能这么酷!”塘李小学学生兴奋地展示作品。这不仅是工艺的传承,更是文化如何在创新土壤中焕发新生的直观课堂,为“文化振兴”写下生动注脚。

体验捆扎、浸染、氧化等传统工序
“绿”动小花园:薄荷清香里的生态智慧
在李祖村的生机花园农场,薄荷的清凉气息弥漫。在专业老师指导下,大学生和小学生共同采摘新鲜薄荷叶,学习蒸馏方法提取精华,亲手参与天然薄荷膏的制作。“原来不用化学添加剂,也能做出香香的东西!”一位小学生恍然大悟。这方小小花园,将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绿色发展理念,具象化为指尖可感的实践,让“生态振兴”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田。

参与天然薄荷膏的制作
“青”听未来声:古树下的振兴蓝图
村里的百年古树浓荫如盖,成为最庄严的课堂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学子带领小学生深入调研,将撰写的李祖村发展“青春方案”娓娓道来——从挖掘特色农产品的电商推广策略,到打造研学旅行IP的创意构想,再到活化古村文化的科技赋能建议。充满激情与洞察力的发言,不仅是对“人才振兴”的最佳诠释,更让在场的小学生们看到了知识如何反哺乡土,点燃了心中对未来建设家乡的憧憬。

助力人才振兴“金点子”
五大课堂,振兴图景立体呈现
我院本次在李祖举办的地方文化科普活动是学校“我在义乌守甘甜”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一堂行走在阡陌间的生动思政课。通过精心设置主题实践点,巧妙对应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:扎染工坊解码传统文化,感受传统工艺的创新转化与市场潜力;生机农场体验生态振兴,理解绿色发展理念的具象实践;“青春方案”路演见证人才振兴,让青年智慧赋能乡村未来。在孩子们的笑脸、青年的思考与乡村的脉动中,抽象理论落地为具象感知,“乡村振兴”不再仅是政策词汇,而成为流淌在指尖染布、弥漫于薄荷清香、跃动于青春提案中的鲜活力量。
活动现场
“把‘千万工程’这样宏大的概念,拆解成孩子们能动手参与、大学生能贡献智慧的实景课堂,是这次活动的初衷。”义乌地方文化科普基地负责人金炜表示,“‘守甘甜’不仅是守护义乌的甜蜜生活,更是守护我们的乡土文化根脉,激发年轻一代热爱家乡、进而建设家乡的内生动力。” 近年来,我院义乌地方文化科普基地不断尝试以可触可感的直观方式,在年轻一代心中深植下守护乡土、建设家园的种子,让义乌文化的“甘甜”滋味历久弥新。

活动人员合影
(审核 吴赛男 编辑 邢运)